轻断食翻车,再添新证!最新研究:进食<8小时,心血管死亡风险飙升135%;且伤β细胞,代谢疾病风险也激增
如今,“轻断食”可以说红遍半边天了。16+8、5:2、隔日断食……各种版本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而其中“16+8”更是稳坐顶流之位。这种轻断食法的逻辑简单又诱人,不需要纠结每一餐的热量,只要调整吃饭的时间,每天只在8小时内进食,其余16小时则禁食,就能收获苗
如今,“轻断食”可以说红遍半边天了。16+8、5:2、隔日断食……各种版本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而其中“16+8”更是稳坐顶流之位。这种轻断食法的逻辑简单又诱人,不需要纠结每一餐的热量,只要调整吃饭的时间,每天只在8小时内进食,其余16小时则禁食,就能收获苗
11月19日,哈尔滨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FM90.4、AM837《健康开讲》特邀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二科副主任医师陈慧波为大家讲解心肌梗死的相关问题,欢迎大家准时收听。黑龙江省慢性病管理学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
但最近一项涉及超过9.4万人的大型研究,却给这个“健康习惯”泼了一盆冷水——长期喝全脂牛奶,可能正悄悄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一点点推高,甚至和心血管死亡率升高有关。
红薯,本是人们眼中的健康食材,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但当它被长期用作主食替代粮食类摄入的主体时,身体的代谢系统便会产生连锁反应。半年后的体检结果,往往藏着心血管代谢平衡被打乱的蛛丝马迹。
近日,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编制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25版)正式发布。
在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已成为公认的基石策略。然而,长期以来,PCSK9抑制剂这类新型降脂药的研究多集中于既往已发生过心梗或卒中(俗称“中风”)等重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事件史的高危人群,在尚未发生这些严重事件、但同样具备高危
各种说法满天飞,一时间,澡堂门口都成了健康谣言的集散地。可真相往往没那么玄乎。其实,洗澡这件小事,还真能从侧面看出一个人身体的“底色”。
一个52岁的中年女性,在饮食上做了一个大动作:她几乎停掉了米饭、面条等传统主食,用红薯替代,持续了整整五个月。她的初衷很简单,听说红薯“低卡、通便、降脂”,或许还能帮助控制体重、改善血压。
塞拉利昂时间11月12日上午10时,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的中塞友好医院迎来一个重要时刻——心脏监护病房(CCU)在门诊二楼远程会诊中心正式宣告启用。这意味着塞拉利昂在心血管危重症救治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也为中塞两国医疗卫生合作添上了具有里程碑意
心血管疾病是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有效的预防手段仍然有限,对透析患者而言,保护心血管健康是重中之重。而补充n-3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也就是鱼油的主要成分,可能会带来一定心血管益处。近日,权威杂志NEJM(
10月29日—30日,由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南省高血压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承办的“2025年国家暨省级继续教育项目高血压及相关疾病中西医防治新进展学习班、国家中医优势专科、河南省中医高水平专科协作共建成员单位授牌仪式”在郑州召开。
一到秋冬,寒风渐起,气温骤降,街头巷尾的叔叔阿姨们又开始讨论“血压”这个老话题。小区广场上,常听到有人抱怨:“最近一测,收缩压又飙到160了。”邻居老李也说:“天一冷,我这血压就跟热水壶一样,咕噜咕噜往上冒。”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中老年人在秋冬季节常见的健康问
一个亲戚刚做完体检,医生说他胆固醇偏高,第一件事就是被家人勒令“鸡蛋不许吃了”;而另一个朋友却坚持每天早餐一个煮鸡蛋,说这是他控制体重、保持精力的秘诀。
当下国民心血管健康危险已逼近临界点:《2025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我国成人血脂异常率高达40.4%,高血压患病率27.5%,因高血脂引发的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连续10年居首位;《柳叶刀·公共卫生》2025年最新研究进一步警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2025年10月23日至10月26日,中华医学会第三十次儿科学术大会(30th Congress of Chinese Pediatric Society,CCPS)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本次大会汇聚了国内外知名儿科专家,覆盖儿科领域全部专业,就最新的研究热点、
时维暮秋,云淡风轻。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收获的季节,“第九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学术活动周”如期启幕。作为全国心血管领域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活动汇聚国内外结构性心脏病领域顶尖专家云端聚首,以前沿视角探讨技术革新方向,以实战经验分享临床诊疗智慧,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其实,如果你是一名爱吃辣的肾友,那么恭喜你,你可能在无形中做出了一个保护心血管的举动。
早上七点起床,这个看似普通的生活习惯,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尤其是年过66岁的群体。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生理调节能力逐渐退化,早晨起床的时间和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愈发显著。
不少人一退休,最期待的就是午饭后那一觉,阳光温暖,沙发柔软,闭眼就是一个小时。可最近一项研究却让很多老年人坐不住了——午睡时间超过一定时长,可能不是在养生,而是在“自损”。
多年来我们总把矛头对准胆固醇,但有些血脂正常的人血管依然堵塞,罪魁祸首或许就藏在我们的肠道里。